
如果說污水車間是企業安全環保工程的急先鋒,那么污水職工就是這項宏偉工程中的一顆顆看似簡單又不可或缺的螺絲釘。
提起星火有機硅給排水分廠副廠長杜毛毛,大家都不禁豎起大拇指。這位畢業于華東交通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85后”,帶領員工與工業污水為伴,精心做好工藝參數調整、設備維護維修、在線監控等,使污水重現清波。
剛進廠的時候,杜毛毛對污水處理工作一知半解,工藝流程也只停留在書本知識。生性不服輸的他下決心一定要干出點名堂來。經過6年努力,他從初出茅廬的小伙兒一步步成長為供水技術員、給排水專業工程師、污水車間技術員兼分廠技術員、污水車間主任、給排水分廠副廠長,成為在給排水工藝、水處理設備及相應管道施工的行家里手,多次被企業授予“十佳青年”“工會積極分子”“十佳車間主任”光榮稱號。
剛接管污水車間時,杜毛毛面臨諸多難題:繁重的生產任務、嚴格的生產質量、操作工較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日益加大的環保壓力。他決定先從“人”的工作做起,從完善相關工作制度著手,用制度管理人、考核人,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崗位培訓。經過數月的努力,各班組均能緊跟分析數據變化來進行現場操作的調整,操作人員專業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杜毛毛斯文靦腆,一臉書生氣,但工作中卻是個十足的“拼命三郎”。早在前期調試過程中,污水站總包單位微生物未馴化成功,導致污水處理效果不理想。為此,杜毛毛組織職工積極配合調試,開啟“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模式,盯守現場做好新污水站的調試,匯總大量調試數據進行分析,一本隨身攜帶的筆記本總是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信息。每天不管有多忙,杜毛毛都要到現場的每個崗位巡查一遍,了解氯離子等污染指標和污水正常運行程度,關注污水源頭,積極進行設備檢修及設計缺陷整改。面對污水站污泥的高額處置費,杜毛毛采取各種措施想方設法節省費用,污泥處置費用如今已遠遠低于歷史同期水平,為企業節約了大量資金。
清明假期前一晚,杜毛毛剛從崗位上加班回家,就接到分廠值班人員電話:循環水補水管閥門脫開導致無法補水,水位不斷下降。杜毛毛丟下碗筷趕往現場,當確定閥門無法短時間修復后,他果斷決定利用最近的消防水進行補水。他和同事們向消防隊借來接頭和管道,連接起兩根消防水帶進行補水。由于消防栓補水量小,循環水水位仍在繼續緩慢下降,如不及時控制將嚴重影響生產。杜毛毛帶領員工爭分奪秒,趕緊增加了一臺潛水泵并從臨近的另一個循環水池抽水至故障水池。險情排除時已是深夜,雖然水位已緩慢上升,但杜毛毛還是放心不下,一直監測到凌晨一點,水位基本穩定才回到辦公室休息。整個清明3天假期,他都堅守在崗位關注水位變化。
杜毛毛說,清水變污水只需要幾秒鐘,而污水變清水卻需要數天時間。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約5萬噸,污水車間操作人員卻由原來的28人減少到17人,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依舊運行良好。工作環境差,沒有人后悔;工作條件苦,沒有人抱怨;工作強度大,沒有人叫屈。用他們的話說:能看見排的水更清潔、更環保,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