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大華動力分廠機修班有1支機加工4人組團隊,憑著一專多能和敬業、創新、奉獻的精神,一次次成功解決加工難題。
日常偏好學技能
車、銑、鉗、铇、磨,機加組工作涉及面廣、人手少、設備多,每個人都必須身懷多技。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在黨員帶領下,組里形成了技能交流機制,利用工作之余學習討論,探求機加作業最優方法,遇到加工難題時,立即會診攻關,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關鍵時刻勇擔當
加班對機加人員來說再正常不過。不久前的一個周末,鈦白二分廠大型設備磨礦球磨機因故障而停機,造成二分廠全線停產。經過檢查發現,此次故障是由于球磨機轉軸上的大軸套損壞造成的,所需配件廠家發貨最快也要1周后才能到達百色。
機加組得知此事后主動請纓,用動力分廠的機加設備自己加工所需配件。根據工件要求分工協作,盡快把配件加工出來,盡可能減少了企業損失。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趙瑩、療克坤、許鵬、周善強等4人分工協作,連夜翻閱設備圖紙,集思廣益確定加工方案,通宵達旦連夜趕工,連續加班25小時,“快”工出細活,在大伙兒通力協作下,終于把2個外徑500mm、內孔470mm、公差在0.02mm的大軸套加工完成。當裝配到球磨機上,運行正常后,他們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而自豪的笑容。
難題面前顯身手
鈦白三分廠包裝班1臺雷蒙機磨輥接連損壞,導致產量急劇下降,影響分廠生產任務。損壞的磨輥是德國設備,配件價格昂貴且現貨無處可買,訂購周期很長。德國設備向來以精細、優質、耐用聞名世界,單憑機加組這4個人及現有的機加設備,能加工出“德國品質”的配件嗎?
面對難題與挑戰,機加組沒有退卻,而是認真仔細研究設備圖紙,多次與三分廠技術人員探討,了解磨輥內部各零件功用,真正做到了然于心,然后著手測量、下料、加工、檢驗、裝配……僅僅幾天的時間,機加組成功修復接連損壞的磨輥,俢復費用不到1000元,直接為企業節約了維修成本近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