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愛動腦,遇到難題他準行?!眴误w環體實驗室職工對技術員王春連的評價再簡單不過??恐@股鉆勁,王春連從操作工干起,逐步成長為檢驗分析崗位上小有名氣的“專家”,2013年被評為企業年度“創先爭優”先進人物。
“檢驗是生產的眼睛,是份精細活、良心活,不能有絲毫馬虎?!边@是筆者和王春連交談過程中,聽到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王春連負責多套有機硅裝置中控產品檢驗的技術及SHE管理。每天一上班,他第一件事就是對合成裝置粗單體的測定分析數據和譜圖逐一查看和分析,要求班組對色譜可靠性進行測試并校正儀器偏差,及時反映生產過程指標的變化。每天的各種檢測數據,他都要過目一遍。每當發現波動較大的異常數據,他都要認真復查,主動與生產崗位聯系,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在20萬噸新項目上游實行BSI分析方法的轉換和老裝置中氯甲烷雜質方法驗證過程中,面對全是法文的分析方法,大家全都犯了難,有的準備打退堂鼓,王春連卻沒有灰心,用他的話說,不會不懂沒關系,一個字“學”唄!那陣子,他天天都在研究,吃飯走路甚至睡覺前都在思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王春連硬是憋著一股韌勁,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字典,不僅完成了分析標準一系列翻譯工作,還帶領年輕的技術人員對各個檢驗標準逐一驗證。從那以后,檢驗工作遇到難題,同事都習慣說:找王春連看看,準行!如今,各班組都能熟練地運用BSI分析方法,為氯甲烷裝置開車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數據。
王春連還建立員工培訓體系,提升了實驗室人員的整體操作水平。他根據職工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通過對一線職工掌握本崗技能情況進行全面的摸查和梳理,細分崗位知識點,利用班前班后會或空閑時段,耐心地對大家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不厭其煩地講解操作步驟及要領,直到大家領會為止。
通過不斷持續改進,王春連成功地將在線的工程所用的氮氣、空氣改造成色譜用氣,既省去外購的鋼瓶氣、叉車、搬運費用,也消除了職工因更換鋼瓶氣帶來的安全隱患,經設計所核算,該項目每年可以節約近10萬元的外購鋼瓶氣費用。為了保證色譜所用氫氣安全,王春連每天對氫氣鋼瓶房及可燃氣體進行檢查檢測,總結出了一套技巧,并傳授給班組,讓各班都能夠安全放心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