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企業在非洲”論壇上,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劉洪寬指出,中國企業對非實際投資由2003年的7500萬美元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29億美元;截至去年年底,中國企業對非投資達到192億美元。超過2000家中國企業已遍布在非洲51個國家和地區。
幫剛果人實現“百年理想”
在非洲的中國企業,一向以質量為先,這是他們受青睞的原因。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充分發揚吃苦耐勞精神,用三年半時間完成了穿越馬永貝山區密林的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同時也是當地最現代化的道路。剛果(布)總統薩蘇說,“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們能在這里修路,我今天親自來,就是要證明我們能修,而且能修出一條優質的路。”剛果(布)社會各界無不對該公司“征服馬永貝”的壯舉表示贊嘆,稱中國公司幫剛果人實現了“百年理想”。
2007年,河南國際合作集團承建納米比亞北部地區柏油公路項目,該項目是納米比亞獨立以來最大的公路項目。2010年8月,項目提前9個月完工并順利通過驗收。納米比亞總統波漢巴出席通車典禮,他說:“納米比亞獨立后修建了很多公路,這是最好的一條!”他還在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說,希望下一段公路的公司能像中國公司一樣,項目做得又好又快,“否則我會第一個站出來批評他們!”
撥??钆嘤柈數貑T工
中國企業在非投資不僅使自己開拓了海外市場,更有效地推動了整個非洲的經濟發展。中國自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非貿易額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左右發展到2012年的近2000億美元。
以一汽為例,在納爾遜·曼德拉灣市庫哈工業園區的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億美元,僅一期工程投產后,便可為當地創造500個長期崗位,帶動了當地建筑、服務、物流業發展,促進當地就業。據統計,中鋼在南非雇傭當地員工達4000多名,而中方管理人員僅12人;建行紐堡分行本地員工人數占總人數2/3;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其在尼日利亞9000余名員工中近90%為當地人員,為尼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中國企業注重培養當地人才,撥付??顚T工進行技能訓練,包括中國路橋、華為、中信建設、中石化等企業對部分素質較好、具有潛質的業務骨干,由公司出資在當地甚至派到中國院校進行培訓。
爆炸現場“中國大樓”屹立
俗話說,小勝以智,大勝以德。2011年9月,尼日利亞西南部地區遭受30年一遇的暴雨襲擊,數萬災民流離失所。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收到奧約州州政府救援請求后,第一時間組織員工和設備從拉各斯長途跋涉到伊巴丹附近受災最嚴重的村鎮。經過四個晝夜的奮戰,為當地居民迅速有效疏散到安全地區打開了生命通道。奧約州州長說:“災情發生后,我們向多家承包商發出了求救請求,中土公司是唯一一家參與現場救援的外國公司。中國人是尼日利亞人民值得信賴的朋友,中土公司不愧為有責任感的國際化大公司。”
2012年3月4日,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一軍火庫突發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爆炸威力巨大,周邊區域幾乎被夷為平地,唯有北京建工集團的社會住房項目大樓屹立不倒。剛果(布)外長伊奎貝說,“應該請那些質疑中國工程的西方人到爆炸現場看一看。”當地媒體報道稱,中國企業建造的樓房不僅自身未倒,而且保護了其后大片民房免受爆炸直接沖擊。事發后,我在剛果(布)中資企業第一時間向當地社會事務與人道主義援助部捐贈各類食品、生活用品和藥品,甚至直接運至災民安置點發放。
海信成南非“十大品牌”
威海國際經濟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洲項目施工前要率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方案,做到粉塵不出工地、噪音不擾民、垃圾定點傾倒,在項目設計中,始終堅持并推廣節能和清潔能源理念,將太陽能路燈、節能燈、沼氣技術、節水龍頭成功引入市場,引導當地居民采取更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
中國路橋進入剛果(布)市場10年來,堅持幫助當地居民打井、鋪設水管、修便道、建造渡船提供免費擺渡;向當地醫院捐贈藥品、改建醫院排水管道,向學校贈送文體用品、修建校舍、出資設立獎學金、開展電腦培訓;每周為當地居民播放電影,資助當地足球賽、馬拉松賽、省運動會及籃球隊、手球隊等。
海信每年將1%的利潤用于當地的社會公益事業,2012年獲得南非專業家電連鎖零售集團頒發的最佳質量和服務獎,并被南非主流媒體《星報》評為南非人最喜歡的十大品牌之一。
(本文章摘自3月2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