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下半年起,鈦白粉產業就出現產能過剩征兆,鈦白粉價格也一路出現下滑,至2015年底,金紅石型鈦白粉跌破10000元大關。2016年政府實施積極的供給側改革措施,“去產能”被列為我國2016年5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然而,在一些措施下,鈦白粉產量卻創下新高。
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和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處近期對39家能維持正常生產的規模以上的全流程型鈦白粉生產企業(3家氯化法企業、35家硫酸法企業、1家兼具硫酸法/氯化法企業)統計,2016年,39家企業鈦白粉生產總量為2597212噸,相對于2015年的2323012噸,增加了274199噸,增幅為11.8%,再創歷史新高。
其中,金紅石型產品為1969134噸,占比為75.8%;銳鈦型為474714噸,占比18.3%;非顏料類為153363噸,占比為5.69%。
在“去產能”大背景下,全國鈦白粉產量反而出現繼續增加,主要原因是鈦白粉價格在2016年持續飆升,下游市場需求拉動,導致上游產量繼續擴張。對于價格的瘋漲,市場中有不同解讀,有業內人士認為有炒作嫌疑存在,上游企業銷售策略的調整,導致下游經銷商的囤貨行為;也有人認為是國際鈦白粉巨頭對其鈦白粉業務剝離整合后,給國內鈦白粉企業帶來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