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國家發放了支持工業發展的金融大禮包。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8部門2月16日公布《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推出16項具體措施助力工業經濟改革發展,推動工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我國工業轉型發展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而同時金融資本長期存在“脫實向虛”的問題,避免工業“空心化”,應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而金融支持工業實體經濟發展,無疑讓金融回歸了正途和本分,對正處于解圍脫困、提質增效關鍵階段的工業經濟無異于及時雨。
金融支持工業發展的“16條”從銀行信貸、上市融資、保險、金融創新等方面作出了制度安排。政策的春雷炸響,化工企業界人士在為金融終于回歸本分助力實業發展點贊的同時,也期待后期政策在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兼并重組、“走出去”等方面更精準發力,針對各個行業的特點出臺更具體有針對性的細化方案。
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董事長季誠建認為,美國走過了金融虛擬化、泡沫化的彎路后,正在采取加息等一系列措施,召喚實體經濟回歸。國內前幾年實體經濟出現問題,金融對制造業唯恐避之不及,也是走彎路的。如今國家看到了問題所在,強力出臺金融支持工業發展的好政策,值得稱贊。新安集團作為國家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希望國家層面能夠將金融資源向實體、去一線、下基層的政策長期化,在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兼并重組等方面多出實招妙策。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對金融助力企業科技創新和“走出去”格外感興趣。他指出,中國肥料產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金正大等一大批骨干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積極“引進來”與“走出去”。“我們將通過在海外新建研發中心,新建項目、并購資產等方式,實現國外生產基地布局,快速實現全球化海外布局。而這些都需要國家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BR>
山東晉煤明水化工集團董事長孫洪海在為《意見》叫好的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對所有工業企業普遍執行“借新還舊”政策。他認為,這樣一來企業不必籌措大額資金僅用于還貸從而低效使用,可以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和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對存量項目融資到期的貸款,企業提出申請,建議可根據情況轉為流貸,繼續使用。而對無違約不良記錄且處于行業前列、競爭力一流的優勢企業,要實施財政貼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