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應用,地膜覆蓋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農藝技術之一。一方面地膜覆蓋被納入國家和地方農業生產的重大推廣應用技術,另一方面地膜殘留污染也是國家“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的重點內容。
地膜回收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工作,它包括地膜回收和再生利用兩個過程。填埋法由于殘膜不易腐爛,終將對環境造成污染;焚燒法把地膜燃燒產生的熱能用于發電或其他方面;回收再利用則通過分解廢舊地膜回收乙烯或提煉石油制品進行再利用,或將其進行再生處理制成塑料制品。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傾向于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實現廢舊薄膜的循環和利用。根據機理不同,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可以分為物理循環利用、化學循環利用以及能量循環利用。廢舊農膜的熱值極高,因此通過熱能回收具有很大潛力,日本和德國等都已建立了專門的廢塑料處理工廠,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益。
可降解地膜替代PE地膜能夠從源頭解決地膜殘留問題,按照降解機理可分為光—氧降解和全生物降解兩種產品。國內已形成了聚酯材料工程設備的系統集成技術體系,建立了較大規模的降解材料合成車間,并顯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采用促進降解劑進行普通PE塑料降解也是研究熱點,將具有催化聚乙烯光/熱降解的促進降解劑通過特殊方式加入到PE中,可以生產出能降解的PE材料。近年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取得很大進展,但需要加強相關研究,從機理和降解可控性方面取得突破,從而保障該類地膜產品的安全應用。
與普通聚乙烯地膜相比,降解膜成本過高是一個致命問題。隨著未來材料科學的發展,以及工藝水平的提高,以生物質為主要原料的生物降解地膜將會替代傳統聚乙烯地膜,成為解決“白色污染”的最終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