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產業一向被認為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卻面臨著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巨大危機。但是,危機的出現并沒有削減各地發展氟硅產業的熱情,就在各路資金紛紛涌入這片熱土后,卻發現這里并非遍地黃金,一哄而上的氟硅行業產能已明顯過剩。
氟硅產業要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真正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就必須從大宗基礎產品嚴重過剩的泥潭中全身而退,拿起技術創新的利器,去開拓高端市場。
氟硅材料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廣泛用于軍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機械、建筑、電子信息、電力電器、汽車、輕紡、醫藥、農業、環保、食品和新能源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工業領域和高新技術領域,并成為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新材料。
“十一五”以來,氟化工主要產品產能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氫氟酸、氟化鋁、聚四氟乙烯、氫氯氟烴(HCFC)、氫氟烴(HFC)類產品產量已居世界首位,氟化工整體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2年,氟化工產品總產能己超過500萬噸/年,產量超過35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45%~50%,銷售額約占30%。
氟化工產品主要分為無機氟化物、氟化烷烴及ODS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等四大類。21世紀以來,氟化工行業景氣度不斷攀升,帶動行業整體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和中國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調研認為,近年來,氟硅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產能已明顯過剩。氟硅行業產能擴張多集中在基礎產品和通用產品,并在2010年后集中釋放,再加上受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及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市場需求動力不足,總體呈現供大于求,產品價格急劇下跌,企業經濟效益下滑。
一是氟化工中以無機氟化物、氟化烷烴及0DS替代品表現較為明顯。2012年氫氟酸裝置平均開率不到60%,氟化鋁在40%左右,產品價格較2011年高點時下跌50%左右,大都處于虧損狀態。而氟化烷烴及ODS替代品各產品均顯現出不同程度的供大于求,2013年上半年平均價格較2011年高點下跌70%以上,企業經營困難。但投資熱度有增無減,氟化鋁、新型制冷劑(HFC134a、HFC-32、HFC-125)等按照目前公布的在建和擬建項目規模,到2015年可以滿足全球的需求還有富余。而含氟聚合物PTFE、PVDF、FKM(26型)等產品市場相對較好,企業仍有一定贏利空間,但通用產品產能增勢強勁,不久也將供大于求,整個行業將面臨產能過剩。
二是有機硅甲基單體、硅烷偶聯劑市場嚴重供大于求。有機硅單體新建裝置自2010年下半年陸續投產以來,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多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市場嚴重供大于求。受市場低迷影響,產能擴增速度有所放緩,但規模仍在不斷擴大,據統計,目前在建產能60萬噸/年,擬建180萬噸/年,預計到2015年國內產能將超300萬噸/年,而國內需求在200萬噸左右。硅烷偶聯劑的產能“十一五”以來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增長,明顯高于需求增速,2012年裝置平均開工率在55%左右,而目前仍有超過20萬噸/年的在建擬建項目,且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將進一步加劇市場供需矛盾。
此外,氟硅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氟硅化工產品以中低檔為主,中高端產品主要依靠進口,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低端過剩,高端短缺。此外,根據國際履約協議,我國將加快淘汰氫氯氟烴(HCFC)以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溫室效應(GWP)等國際關注的環保和氣候變暖等議題產品,將給占我國氟化工產業較大比例的含氟制冷劑產業帶來嚴重影響和巨大挑戰。
調研組認為,氟化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表現為基礎和通用產品過剩,而中高端產品不足。有機硅行業主要是甲基單體和中間體硅烷偶聯劑呈現供大于求,預計隨著下游硅橡膠、硅油等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這種階段性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會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