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工業明膠、地溝油、塑化劑,這些本屬于工業生產的原料,卻違規走上了百姓餐桌,進入了公眾視野。2012年,沒有什么比化學品安全更能引起大家廣泛關注的了。
2012年,從毒膠囊、地溝油制藥、白酒塑化劑、立頓檢出高毒農藥等頻發的食品安全領域危機事件,到寧波PX項目引發爭議,有關化學品安全的話題從未停止過。雖然這些事件并非化學品安全本身的問題,而是被社會誤解,被媒體誤炒。但是,這些事件還是給整個化工行業帶來信任危機。
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銷售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口中。由于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這樣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經檢測,修正藥業等9家藥廠13個批次藥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含量超標。
山東媒體于5月曝光稱,因為白菜水分多,氣溫又高,兩三天就可能爛掉,有菜販使用甲醛對長途運輸的大白菜保鮮。
8月,《證券市場周刊》曝光,3家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送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均檢出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
8月28日,寧波市中院開庭審理了全國首例特大地溝油案。根據公安機關偵查,焦作健康元公司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連續采購了1.45億元的地溝油,用于生產7-ACA(頭孢類抗生素中間體),這批產品也已廣泛流向醫藥市場。
如今,化工產品已滲透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接二連三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已把化工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雖然這些事件所反映出的并非化學品本身的安全問題,但其對行業的影響卻十分巨大。
化工企業也許控制不了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違法使用化學品,但我們有責任做到道德自律,誠信示人,并且通過貫徹實現責任關懷,強化與社會的溝通與協調,以實際行動化解會社會對化學品安全的誤解。比如,建立化工企業與公眾、當地政府的定期交流對話制度,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公眾走進化學,了解化工產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化學品的安全性。這一方面可以普及化工常識,加強公眾對化學品安全性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公眾對化工的不安全感、恐慌和對立情緒,化解化工企業的信任危機,從而給化工行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正公平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