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州院老化研究所與廣州白云化工聯合主辦的“50年極限測試參觀考察活動”在廣州暴曬基地正式啟動。廣州院副院長楊育農、中國金屬結構協會幕墻委員會專家閉思廉、白云化工總經理繆明松、副總經理黃恒超等應邀出席了本次活動。
老化研究所是國內最早從事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與防老化研究機構,是老化機理研究、高分子材料性能測試及老化試驗方法國家標準制訂與修訂的權威機構,先后與國內外眾多知名的化工材料公司開展過合作。本次50年暴曬試驗對自然老化試驗意義深遠,試驗成果將為設計單位提供更準確的數據,為行標、國標的設定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本次活動主辦者希望通過本試驗,專家及社會都能夠更關心材料的長期耐老化性能,并提出更多寶貴建議。
隨后,老化研究所所長謝宇芳公布了我國首個結構密封膠50年極限測試階段性數據結果,這是世界首個由第三方科學研究所發布的結構密封膠老化測試報告。
報告顯示:所有檢驗樣品經過半年自然老化曝曬后,產品性能特別是產品強度及伸長率、粘接性方面均保持良好,并未顯現出下降的趨勢變化。廣州及新疆兩個自然暴曬場的半年老化暴曬數據暫時無明顯差異,說明品質優良的結構膠產品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經歷半年自然老化依然保持良好的性能,印證了相關研究文獻中提出的結構膠至少需要長達半年以上的老化試驗的觀點。同時表明短期老化試驗考察出結構膠性能變化有其局限性,長期自然老化試驗具有更重要的研究意義。
2012年白云化工與廣州院老化所簽署了一份為期50年的檢測協議,分別在廣州和吐魯番兩個極限氣候區域的自然暴曬試驗場對結構密封膠將進行長達50年的大氣環境自然老化測試。兩大測試均開創了國內結構密封膠極限測試先河,標志著我國結構密封膠耐老化性能研究邁出了重大一步。目前市面上的硅酮結構密封膠普遍提供不超過25年的質量保證,而本合作項目測試的自然暴曬時間推至50年,以探析硅酮結構密封膠極限耐老化性能,定期對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在廣州與吐魯番這兩大典型氣候狀態下的結構密封膠50年自然暴曬所真實記錄下來的數據庫,不僅可以幫助企業認清自身產品的優勢與不足,便于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還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制定提供更多可靠而科學的數據支持,對我國乃至世界硅酮結構膠耐老化性能研究及安全應用研究做出重要貢獻。